close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不是用來安慰年輕人的,而是真實的說明了,若沒有時間及經驗的累積,就無法在眾人的面前呈現完美的演出。

 

這些努力的過程,未必會在大家面前呈現,也未必為人所傳頌;電影"霸王別姬"裡就有一個很棒的詮釋,"要在人前顯貴,就得在人背後流淚,正說明了以前平劇演員努力紮工夫的過程。

 

學習、鍛練的過程一定很無聊、很痛苦,但是沒有這個過程,就無法呈現完美的演出;工作奕然,每一次的專案,都可以是一場演出。即便是許多的作業都已經標準化了(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企業依然要安排訓練課程(OJT, On the Job Training),即使每個步驟都很簡單,但你無法確認每一個看的人都可以抓住裡面的精神。

 

這樣的說法,對現在繁是希望快速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完全相反的邏輯,快速的學習、晉升,同時快速的累積財富。但有許多事情是快不來的,冬天過後春天才會到,接著才會有夏天、秋天,時序的變化不會改變,也不會加快腳步。

 

以寫企劃案來說,每一次的撰寫都事新的開始,雖然可以借用其他企劃經驗,但還是得要改寫一下,不可以完全照抄;每一次專案的執行,都要有所學習,值型的專案越多,越可以預測可能的問題,並預防問題的發生,執行的效率就會越好,這些都不是用看、用聽的方式可以獲得的。

 

同樣的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的累積也是一樣,雖然日前有一篇研究說,網路讓人變得聰明,但事實上,網路並不會讓人變聰明,他曾加了大家搜集資料的能力,但蒐集到資料之後要經過閱讀、消化、分類之後,才能變成資訊、知識甚至是智慧。

 

在招募的時候,最怕看到的工作經驗是,在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事,每一個經驗及知識幾乎都無法被累積,我都會替這些人擔心他以後怎麼辦? 到了近四十歲還在做最基層的工作,你就不要抱怨薪水太低,殘酷一點說,你沒資格抱怨,因為你荒廢了前面10年的青春。

 

我的前公司,最近就錄取了一位年近四十歲的女性做基層HR的工作,其實讓我有點傻眼。一方面是佩服,願意花比剛畢業高一些的薪資,給一位沒有HR經驗的資深人員,另一方面也佩服這位女士的身段,願意從頭學起,不過我想若不是因為那家公司的名字,她死也不會去上班吧。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位小姐在公司的發展還能有多久,公司願意讓她學習多久,這得看老闆能忍受多久吧! 若我還在那家公司上班,我想我不會讓這件事發生。

 

=========================================================

〈職場進化論〉 一萬小時的淬煉

研究指出,要熟練一項專業需要「一萬小時的努力」,如以一天八小時,一年200個工作天計算,大概是十年時間…

 

【本文摘自3月號管理雜誌】

一個人的工作歷程就像是爬樓梯,假設一年爬十階,40年下來總共有400階,每爬十階,成就與薪資都會有相對應的成長,爬得愈高,成長愈大,但是如果每一次都爬了十階又重頭開始,那麼就算爬40年,也只是原地踏步。

 

阿俊多年來經常換工作,雖然待過傳播公司、設計公司、廣告公司,但每次都是重頭做初階工作,因缺乏主管經驗及堅強實力,職場愈混愈回去,讓阿俊陷入了窘境。

 

職場能量 計畫性累積

 

反觀Peter畢業後在一頗有名氣的建築師事務所的室內設計部門擔任助理設計師,兩年過後,能力已跟一般設計師差不多,他很想當正式的設計師,於是心裡有了盤算,不是想離職,而是想盡方法考取建築師執照。

 

準備考試的過程,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因為白天他要更快完成工作,晚上才有時間唸書,也絕對不能因為準備考試而辭職。八個月過後,他考上了建築師執照,非常的低調,但消息早已傳遍了整個部門。

 

幾個月後,公司為Peter調整職務,開始讓他參與一些專案。兩年後,Peter的部門副總通知他,下個月開始到子公司的土地開發部門報到。Peter心裡有點悶,因為設計與土地開發畢竟是兩條路,他一心想要成為名建築師,在理不清頭緒的狀況下,他鼓起勇氣,直接找上副總。

 

副總語氣非常和緩,但挑明地跟Peter說,土開那頭需要有建築背景的人幫忙,但公司沒有再請一個人的預算,而建築師中他又是最資淺的,所以派他去度過這個尷尬期。「有沒有想過這個機會,有可能是你未來的優勢。」副總鼓勵性地拍了下Peter的肩膀。

 

Peter的個性本來就比較樂觀,一經提醒,才轉念想到,又不是去三年五載,而且,土開的東西非常複雜,有機會學習也好。

 

一年後,Peter被調回設計部門,當公司要到廈門做一個遊艇碼頭的開發案時,副總立刻把他挑進團隊。此經驗讓他開了眼界,而隨著負責的案子愈來愈大,儘管收穫大,但「收入」上卻遠比不上那些自己開工作室的同學,Peter有些迷惘,因為金錢與專業上,他必須做個選擇。

 

「雖然不知何時登頂,但現在離職,也許就錯過那『最後一階』,」Peter自己設立時間表,決定沉住氣再多待一段時間。接下來的一年Peter參與的案子愈來愈多,許多案子幾乎像個專案經理,他決定跟副總攤牌,認為公司應該給他正式專案經理的職銜,薪資上也要大幅調整。

 

「部門和高層還沒看到你的具體貢獻。」每次一提,副總就拿這句話當擋箭牌。這一次,Peter終於下定決心要離職,副總則要他以長假方式先休息兩個月,這通常代表幾乎會離開公司。

 

臨走前的最後一個月,公司把一個精品店的案子交給Peter全權處理,精品店開幕酒會的前一周,副總親自到店裡驗收,走進店裡眼睛一亮,非常訝異Peter一個人可以做到這個程度。他轉頭在Peter耳邊輕聲說道:「放長假時若有任何新想法,隨時打電話給我。」

 

Peter此刻明白,如果繼續待著,專案經理已是囊中之物,不過,現在他真要好好放自己一個大假。「無論離不離職,公司跟我都是贏家。」Peter打從心裡燦爛地微笑。

 

技藝昇華 下十年苦功

 

職場上有許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工作者,例如德國賓士車廠的老師傅、法國LV的裁縫師,他們是公司的珍貴資產,大家待他們奉若上賓。無論哪一行,一旦技藝昇華到這樣的境界,好的薪資福利、以及伴隨而來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根本不虞匱乏。

 

熟練一項技藝,需要多久的時間?有研究指出,要熟練一項專業需要「一萬小時的努力」,如果用一天八小時計算,一年200個工作天,打個七折下來,一萬小時大概是十年的時間。

 

根據《管理雜誌》與雅虎奇摩合作所進行的「職場工作滿意度大調查」顯示,有三成的工作者,擔任現職的年資不超過一年,卻有高達八成的人想要離職,顯然,想離職的工作者離十年的時間,還有一段「不算太小的距離」。

 

想離職的工作者,25%因為「不知道工作目標在哪裡」,57%受訪者與主管相處不愉快,因為不愉快而考慮離職者高達82﹪。顯示多數的離職者,離職原因並非是完成了職涯設定的目標,鮮少考量現職為他累積1萬小時能量的可能性。

 

職場能量需要計畫性地累積。職場如戰場,一位在戰場上的優秀將領,講求的是戰略,而不會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ddah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